溪尾學童「造船乘筏」 體驗先民「擺渡人生」

2025.03.26 記者 賴秋峰 報導
字級設定:

烏日區溪尾里與烏日被烏溪相隔開,早期居民需要乘筏跨過烏溪才能抵達烏日,而溪尾國小現址是當時的渡船口。為讓地方學子親近水岸、了解早期生活歷史,學校這天全校出動,規劃一場「造船乘筏」,學生跨過支流前往烏溪河岸1處湧泉,組裝水管筏,體驗先民的「擺渡人生」。

學生們穿上救生衣與溯溪鞋,分別站在水中及岸邊,接力傳遞水塑膠管、浮板、繩索及相關工具,這是體驗「造船乘筏」必備傢伙,溪尾國小鄰近烏溪,由於早期居民需要乘筏跨過烏溪才能抵達烏日,因此學校特別規畫這門課程,體驗先民的「擺渡人生」。

▲學生們穿上救生衣與溯溪鞋,體驗先民的「擺渡人生」/記者 賴秋峰攝

師生們在河提搭起遮陽棚,接著將水管搬入棚下,小朋友細心將7條水管緊密排放,用工具鎖緊,逐漸組裝起船筏。

原先「造船乘筏」規劃在溪尾大橋下河段執行,學校近日場勘卻發現山區沒下雨,河水不夠深,因此緊急尋找下,改到這次水質清淨、水面平穩的地點,確保大家的安全。

孩子們依序將膠筏推下水,在老師與救生員的指導下,嘗試以船槳控制方向,現場笑聲不斷,三年一次的特色課程,讓溪尾孩童近水,親水,及從中體驗當地早年生活經驗,收穫滿滿。

▲小朋友細心將7條水管緊密排放,用工具鎖緊,逐漸組裝起船筏/記者 賴秋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