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坑有一位咖啡農民林育安,自食品加工業離職之後,自己創業開始賣咖啡的相關產品,後來觀察到社會開始習觀喝現泡的咖啡,便投入鑽研咖啡加工的技術,用著一種叫做厭氧發酵的手法,讓相對質量不那麼好的咖啡,一樣可以順口好喝,也讓鄉內的咖啡產業更提升。
咖啡和茶米同款,一般消費者都比較喜歡採買較高海拔的產品,不過在古坑就有一位咖啡農林育安,因為有感台灣高山咖啡產量少,所以他就開始研究咖啡加工的技術,用著一種叫做厭氧發酵的手法,讓平地生產的咖啡,同款可以維持一定的口味和水準。

▲有感台灣高山咖啡產量少,林育安就利用特殊的厭氧發酵手法,讓平地的咖啡一樣能夠有很棒的口味/記者陳建樺攝
原本是在做食品加工林育安,在三十多歲的時候,決定來離職創業,一開始抱著要讓民眾可以方便享用咖啡的想法,有做一個咖啡錠的產品,後來觀察到社會開始流行喝現泡的咖啡,便就開始思考轉型。
而決定做轉型的林育安,除了有加入古坑的咖啡產銷班,學習有關烘豆,加工等技術,他對咖啡的種作,也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簡單來說,就是希望可以友善土地,不使用農藥,生產健康的產品。
台灣咖啡產量原本就少,高山的咖啡更是數量有限,不過林育安表示,透過特殊的加工手法,其實也可以創造出真好喝的咖啡,他也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咖啡農,可以在平地種咖啡,讓這個產業愈來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