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建國眷村丁棟四月完工 張麗善今視察進度

2022.01.24 記者 丁沛盈 報導
字級設定:

虎尾建國眷村為日治時期及國軍來台空軍發展歷史的見證場域,是臺灣少見的農村型眷村,於104年登錄為聚落建築群。除了具備軍眷文化地景與農業自然景觀,建國眷村鄰近高鐵雲林站旁,是外地旅客造訪雲林的起點,也是虎尾雙都心文化觀光廊道的重要節點,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與環境資源。

▲今年四月虎尾眷村丁棟兵舍的修繕工程將會完工必並且招商,為此,雲林縣長張麗善今(24)日是來到現場視察/記者 丁沛盈攝影


眷村自94年執行眷村改建計畫之後長時間無人居住,成為虎尾鎮治安的死角。雲林縣政府從106年起著手第一期歷史空間再造計畫,再次將人們帶回被遺忘的歷史空間,108年已完成己棟景觀修繕,經典丁棟兵舍也預計在111年4月完工,完工後也將陸續啟動招商程序。目前在建國眷村裡的各計畫包含「虎尾建國一、二村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虎尾眷村文化特區(建國一、二村)聚落歷史現場保存再現計畫(第2期)」、「110 年雲林縣虎尾鎮新舊城區縫合計畫」、「雲92-1線(芒果大道)拓寬工程」、「雲林高鐵特區全齡健康照護共生產業地方創生示範園區」等。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106年縣政府以「虎尾建國一、二村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向文化部爭取再造歷史現場專案經費,獲得8,000萬元中央補助款,由縣府自籌2,000萬元,總經費1億元,採分項分期分年執行。首期工程以己棟為核心,於108年完成修繕並對外開放。

虎尾建國眷村第一期景觀工程,以建國一村己棟眷舍遺構為場域核心,採較低度的維護等級,全部保留原有建築外觀,僅依現況清理保存殘蹟,第一波亮點在以維持眷舍空間紋理下,結合設計創意,重現眷舍空間及特殊戰備文化地景,並透過實驗性計畫成功活化閒置空間,吸引特色店家及藝術入村,創造眷村新意象,進而促進民眾親近眷村文化資產,歡迎公私團體來此舉辦相關文化活動,和縣府攜手共同維護眷村文化。
文化部核定補助7,680萬元:「虎尾眷村文化特區(建國一、二村)聚落歷史現場保存再現計畫(第2期) 」(110-111年)

為保存本縣歷史文化,縣長張麗善及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於109年底,積極向文化部提出「北港糖廠」、「虎尾建國眷村」、「虎尾央廣」及「雲林縣治」(斗六舊城)等4案歷史現場活化計畫,最終文化部以分期、分區規劃為原則,核定本縣「北港糖廠」、「虎尾建國眷村」及「雲林縣治」(斗六舊城)3項提案計畫總經費1億3,200萬元,其中虎尾建國眷村獲補助7,680萬元,執行內容包含忠棟、孝棟、活動中心等工程及乙棟、丙棟、庚棟、辛棟等6棟之調查研究。

預計於今年4月完工正進行修復工程的經典丁棟兵舍,為建國一村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字長型庫房建築,室內面積243.6坪,未來將做為複合式的產業扶植與展演空間,預計111年4月完工,未來將徵選工藝、設計、藝術、文化類、公益∕社會企業、輕食、餐飲、風格等類型的工作室或品牌進駐,促成在地青年返鄉與傳統產業轉型機會,並扶植在地藝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