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無形文化資產,1916工坊透過技藝體驗和培育課程開辦,讓業師進駐和民眾面對面,最近,在文化部文資局的規劃下,為竹編國寶藝師-張憲平、南管戲曲國寶藝師-吳素霞和陶漆工藝家-史嘉祥及研習學員,開辦課程的成果發表,來傳承無形的文化資產。
南管戲曲國寶藝師-吳素霞,即興用四塊小露身手,竹片在她手中活靈活現,變出各種打擊曲調,這就是南管戲曲特有的魅力之一。

▲南管戲曲國寶藝師-吳素霞,即興用四塊小露身手,竹片在她手中活靈活現,變出各種打擊曲調/記者 李晉仰攝
推廣無形文化資產,1916工坊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針對竹編、南管和漆藝陶藝,開辦技藝體驗和培育課程,邀請國寶藝師到場授課,這天發表成果,共56件,展現文化傳承的脈絡。
工藝家史嘉祥作品多元,涵蓋立體與平面藝術,將陶與漆做結合,竹藤編保存者張憲平,透過編織虛實空間,展現作品獨有的輕、雅、滑、韌,呈現器物的透光之美,這些作品,也值得民眾前來細細品味。

▲1916工坊透過技藝體驗和培育課程開辦,讓業師進駐和民眾面對面/記者 李晉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