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聯合國SDGs政策!雲林樹木銀行今啟用

2022.03.11 記者 丁沛盈 報導
字級設定:

響應SDGs政策,今年植樹節「111年永續雲林 植樹先行」活動,今(11)日於高鐵特定區靠近雲禾大橋處之樹木銀行預定地舉辦。今年結合了雲林縣政府農業處、城鄉處、工務處、水利處、地政處及建設處共六個單位,現場不只展示各局處的植樹成果,更由雲林縣長張麗善進行樹木銀行揭牌儀式,和率領處長、議員及與會貴賓共同種下羅漢松及啟用樹木銀行現場移植樹木示範作業,一起向大眾展示雲林推廣永續的努力,並藉此倡導低碳永續的觀念和永續發展的施政目標。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如何永續環境也成為世界關注的議題,為響應SDGs政策,雲林縣政府在高鐵特區舉辦植樹節活動,現場不只展示各局處的植樹成果,更在各單位的見證之下來啟用樹木銀行。/記者丁沛盈攝

縣長張麗善指出,今年特別選在此處舉辦植樹節,因雲林高鐵長期存在地層下陷問題,透過樹木銀行的啟用及植樹,向民眾展示雲林縣政府解決地層下陷的決心,同時藉此拋磚引玉帶動永續發展的施政理念,型塑全縣植樹生態美學的永續發展。

  針對作為樹木銀行安置樹木的最大來源單位,工務處處長汪令堯表示,目前整體樹木銀行園區廣達約4.5公頃,將可妥善安置縣內因公共工程經專業評估須遷移樹木後續養護管理,避免具有特殊、稀有或需保存價值樹木之損失,增加樹木永續可利用性。現場已種植100多棵火焰木,主要來自雲164線道路拓寬的行道樹,特別現場示範種植來到樹木銀行的植株栽種流程,期使這些已生長多年且具保存價值的樹木能繼續再生長茁壯。

  城鄉處處長林長造表示,雲林國土計畫在高鐵沿線範圍劃設全台首處「國土復育促進地區」,以保育和禁止開發行為,以減緩地層下陷,並透過以雲林縣綠色基盤網絡為目標,落實雲林景觀加值綠網政策,將生態美學帶入地方植栽工程建設,型塑雲林特色綠色景觀亮點。

       在農業永續政策推動方面,農業處長吳芳銘表示,目前減緩地層下陷的農業措施以積極推廣在高鐵沿線種植旱作高粱為主,去(110)年8月中旬由土庫鎮農會與金門酒廠契作二期高粱種植面積88公頃,土庫、虎尾、元長等高鐵沿線農地皆有種植,因為高粱為省水作物,不只可減少灌溉用水並防治地層下陷衝擊,同時可提升糧食自足率。

  為了營造出自然豐富的親水及生態空間,水利處處長許宏博表示,已進行平和滯洪池、雲林縣椬梧滯洪池水岸環境改善計畫、椬梧滯洪池環境改善(二期)、後庄埤滯洪排水設施環境改善計畫、雲林溪一、二期、濁水溪親水文化園區整體改善計畫等之水利工程,透過生態調查與生態檢核,引入生態工法,增加植生綠化,植栽總數達到78,199棵。

  在土地開發永續發展議題上,地政處處長黃凱達表示,並非僅為取得公共設施及建築用地之手段,更重要的是與附近地區歷史人文、學術文化、休閒藝術等機能協調性,尤其是與自然生態環境的結合,更是一個成功開發案的亮點,縣府引入生態工法,增加開發區內的植被綠化,以目前已開發完竣之斗南鎮小東市地重劃區為例,植栽的總數達到251,295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