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區文曲里盛產青蔥,多年來當地蔥農都利用溝渠洗蔥,形成地方特色,然而農民自建的洗蔥寮,隨著年代老舊,外觀早已破損不堪。為此在民代爭取下,順利爭取到經費修繕,外觀還彩繪青蔥的種植故事,獲得地方好評,因此最近又爭取到第二期經費,希望將鄰近的洗蔥寮一併做改善,成為當地的文化意象。
一整排的鐵皮屋,外頭全都被彩繪上青蔥的生長過程,吸引路過民眾目光。位在大甲區文曲里東安路旁的洗蔥寮,過去因為年代老舊,鐵皮外觀早已破損不堪,幸好在民代爭取下,順利爭取向水保局爭取到540萬元,重新大改造。

▲一整排的鐵皮屋,外頭全都被彩繪上青蔥的生長過程,吸引路過民眾目光/記者 陳柏翰攝
由於大甲文曲里是種植青蔥的重要產地,多年來蔥農都利用溝渠來洗蔥 ,因此洗蔥寮也成為地方上的特色建築,為此在改造過程中,除了翻新蔥寮設施外,還在外頭畫上青蔥的種植過程,意外獲得外界好評,因此最近又再度爭取到第二期經費約8百萬元,要將鄰近的洗蔥寮一併做改善。
水保局也表示,後續將有四處洗蔥寮要重新整修,預計11月就能完工。而地方也期盼透過整體規劃,除了改善蔥農的生產環境外,也為當地打造獨特的蔥寮文化聚落。

▲地方也期盼透過整體規劃,除了改善蔥農的生產環境外,也為當地打造獨特的蔥寮文化聚落/記者 陳柏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