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花費十天的時間來回北港和通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刈火,用火缸把朝天宮的萬年香火帶回拱天宮。為了保護火缸,發展出「糊火缸」這項重要民俗。目前全台灣只有北港朝天宮的師傅保有這個技術,這個特殊的文化也已經登錄雲林文化資產保存。
師傅認真把材料糊在火缸上,白沙屯媽祖進香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刈火,用火缸把朝天宮的萬年香火帶回拱天宮。為了保護保存香火的火缸,發展出特殊的「糊火缸」技術,全台灣只有北港朝天宮的師傅保有這個技術。

▲朝天宮的糊火缸師傅把材料糊在火缸上。記者林虹伯/攝
為了讓火缸可以耐高溫,需要在火缸上面糊上由紙棉、粗鹽、黏土所組成的糊土,糊好之後還要經過一段時間來定型,才能夠用在請火儀式上。
糊火缸的技術是老一輩師傅流傳下來的,至少有100多年的歷史,糊火缸的目的除了保護火缸,也讓火缸裡面的香火可以燒得更久,是一項很特殊的文化。

▲火缸糊好之後還要經過一段時間定型,才能夠用在請火儀式上。記者林虹伯/攝
希望糊火缸的技術可以一直保留下來,讓以後的信徒都可以了解這項特別的傳統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