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茶商公會致力比賽茶40餘年有成,為精進製茶技術及傳承茶文化,申請農委會茶葉改良場「技術轉移」,戮力舉辦茶葉感品評技術訓練,109年起迄今已連續舉辦6場次,以專業課程帶領學員不僅深入了解茶文化,更是利用考試項目淺嚐酸甜苦鹹水培養茶葉辨別能力,來自全國北中南25位學員,無不茆足勁把握學習,將挑戰茶改場的感官品評初階檢定。

▲為精進製茶技術及傳承茶文化,茶商公會辦理感品評技術訓練/記者李偉廷攝
茶商公會為縣內頗有規模的茶業機構成立已有46年歷史,平常重點工作於辦好每年春冬兩季茶賽。理事長李麗芳表示,茶葉傳承永續發展相當重要,茶家二代青年紛紛返鄉熱情想接棒,卻對茶事覺得陌生惶恐,他們都有共同求知學習的需求和期待,但在鄉下地方相關資訊普遍欠乏。茶商公會對此,擔起輔導使命,自109年起大力推展茶 葉初、中階研習活動,透過茶的學習,讓青農知道茶與生活的重要性,藉此來充實青農擁有茶的基本功或專業,受到茶家二代青農的熱烈歡迎。

▲茶家二代青年紛紛返鄉熱情想接棒,卻對茶事覺得陌生惶恐,茶商公會對此擔起輔導使命/記者李偉廷攝
課程講師劉桄偉指出,製茶技術的提升,首要條件為茶葉感官品評,基本味覺能力培養,才能對茶類有辨識的能力,希望學員透過這課程訓練把官能「標準化」。而官能訓練的過程味覺測驗演練,樣品分別利用檸檬酸、蔗糖、硫酸奎寧(苦)、食鹽及水等5種樣品之調配液,每種各2杯,依序品嚐並分辨各樣品之味道為酸、甜、苦、鹹 或水,品評後在測驗表上填入杯號。

▲以考試項目淺嚐酸甜苦鹹水,培養學員茶葉辨別能力/記者李偉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