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廣友善耕種,大甲區農會從五年前開始,就在幸福里成立友善水稻栽培區,並鼓勵契作農民,在泥土田埂種植金針花,不僅能夠抑制雜草、保護田埂,還能美化景觀,甚至還可以將金針花帶回家食用,一舉數得,而農會也期盼透過推廣,讓自然永續的栽培方式,被更多農友接受。
田埂旁長滿許多綠色草叢,但它們可不是一般的雜草,而是平時較為少見的金針花,大甲區農會為了推廣友善耕種,鼓勵農民在泥土田埂種植金針花,不僅能夠抑制雜草、保護田埂,還能美化景觀,甚至還可以將金針花帶回家食用。
大甲區農會從五年前開始,就在幸福里成立友善水稻栽培區,由於當地有多處農田未經過重劃,因此許多灌溉溝渠都是使用泥土田埂,但由於容易崩落,因此農會就輔導農民,在田埂上種植金針花,沒想到,成效良好,每到五月和八月開花季時,反而成為田園特色。
農會也表示,目前田埂金針花的種植長度,已達一千五百米以上,雖然農民需要多一道照顧手續,但是對於土地友善來說,將是一大幫助,也期盼未來透過推廣,讓自然永續的栽培方式,被更多農友接受及認同。

▲大甲區農會從五年前開始,就在幸福里成立友善水稻栽培區/記者 陳柏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