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信義鄉地利村,布農族染織教學跟編織,有多年經驗谷秀紅,精通許多布農族傳統織布技藝,作品也充分展現文化內涵,信義鄉公所透過信義鄉原住民文化館的田野調查計畫,將谷秀紅編織技藝,申請為無形文化資產,希望透過更完整的制度,讓這項珍貴的傳統布農族技藝,傳承下去。
谷秀紅從事布農族染織教學與製作有16年經驗,精通許多布農族傳統織布技藝,就連各家族的圖騰,也能完整呈現,熟練織布技巧,吸引不少婦女前來學習,只是目前無法提供學員舒適的上課地點。

▲布農族傳統編織工藝師谷秀紅擁有精湛編織技藝吸引許多婦女向她學習/記者金芸亘攝
在信義鄉原住民文化館的田野調查計畫中,對布農族傳統編織工藝師谷秀紅是相當推崇,不管是編織中的一到十二竿,或從原料、染色到織布都很了解,作品更是充滿文化內涵,因此將提報谷秀紅的編織技藝,申請為無形文化資產。
雖然登錄無形文化資產的工作還需努力一段時間,但布農族人很樂觀看待,期待未來能夠把Savung老師的編織經驗,透過傳習計畫完善教學環境與課程,將布農族珍貴的傳統織布技藝,保存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