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山旱灌區從民國77年就開始提供服務,但因地形影響及費用問題,一直沒辦法擴展到名間,經由長年陳情,前行政院中部執行長蔡培慧積極爭取經費,並開始規劃,如今已經啟動第二階段工程,並於今(1)日進行說明會。

八卦山旱灌區S3中池灌溉系統第二期改善工程今(1)1向名間鄉民說明改善內容,促成此事的前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蔡培慧出席表示,八卦山旱灌區雖從1988年就開始提供服務,但因地形影響及費用甚鉅,始終無法擴及到名間,去年蔡培慧接獲陳翰立議員及鄉親陳情後,儘速邀集農田水利署前來了解,經評估後也即刻啟動規劃、發包,三期經費高達3.71億元,第一期工程順利竣工,也即將啟動第二階段改善工程,盼及早讓八卦山旱灌灌溉到所有的田地。
前中辦執行長蔡培慧說,名間鄉超過43%農田種植茶樹,鳳梨、薑、火龍果都是本鄉主要經濟作物,卻長年無水可用,常常需要買水,農民負擔之重可想而知。由於既有設施老舊、損壞嚴重,處處可見路面管線漏水,在十分缺水的地方看來更是浪費水資源。加上水源單一,一旦遇到歲修期不供水,農作物就鬧水荒。供水非常不穩定的情況下,而備援系統尚未建立、缺乏系統性管理,導致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名間鄉民苦不堪言。蔡培慧也趁機會鼓勵農民踴躍設置田間管路灌溉設施以因應極端氣候雨水不均,提升管路灌溉普及率,發展高效灌溉技術,降低缺水衝擊,申請的農戶最高一戶能獲40萬元補助,2021年光是名間鄉就補助93件。

農水署林國華副署長表示,赤水地區遭遇的問題有,下游輸水量不足、水池及管線設施漏水、缺乏第二種水源,尤其此處為垃圾掩埋預定地影響P17池的基礎安全。因此,2021年1月時任中辦執行長的蔡培慧邀集農水署現勘,爭取赤水村與竹圍村旱灌灌溉用水改善,經發包施工,第一期耗資2800萬新增P14水井工程及聯絡管線、新增P17水井工程及聯絡管線工程已於今年7月竣工。彰化管理處陳文淇處長表示,P17蓄水池配水改善後,農民隨開隨有,農民以後用水免排隊、不搶水,停水不再煩惱立刻會斷水。管線強化了,壓力穩定,就不怕管線爆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