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縣政府文化局首次公告登錄傳統手工製茶保存者蘇文昭老師,今年欣逢80大壽,為將傳統製茶技術進行傳承,他特別在八十歲這年利用傳統技術製作鹿谷烏龍茶,除了為八十大壽作紀念,更是讓大家看到六十年經驗的古式製茶技術。

蘇文昭老師自幼耳濡目染對茶很有興趣,18歲正式出師後,投入鹿谷凍頂製焙茶行列後,更發現有毒農藥對人體嚴重傷害,約60年前茶園管理就傻傻嚐試不噴藥,結果產量銳減傷腦筋, 為節省電費開支仍以老祖宗的生火燒柴(龍眼木)方式來焙茶,往往一鍋又一鍋焙到天亮,每當憶及那種辛勞情何以堪。
蘇文昭說,古式傳統手炒茶,沒有一定公式可循,尤其為迎合大量製茶,以機器取代人工後,能以傳統手工進行每道製茶工序者已微乎其微。我非常慶幸這項功夫傳承有人,我家兒子蘇邦怡學校畢業後一直跟隨學茶,不斷研究紀錄和精進,早就獨當一面做到蜜紅色原汁原味原色的凍頂烏龍茶,惟近年茶界為配合茶賽需求,茶湯似乎漸改變為金黃色。

80歲的蘇老師現場一招又一招秀出目前罕見古式傳統製焙茶功夫外,他的手腳輕盈俐落,尤其臉不紅、氣不喘最教人驚訝佩服。因此,他也分享養生健康的答案,是因為70多年來每天都喝自家的手工凍烏龍茶約1千cc以上、和把製茶當運動是重要元素。另,一生都光著腳ㄚ踩茶球,打赤腳接地氣習慣成自然,對保健亦有加分。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日前首次公告登錄「傳統手工製茶-鹿谷烏龍茶」、「傳統手工製茶-名間埔中茶」為南投縣「傳統知識與實踐」類文化資產,並「登錄鹿谷蘇文昭」、名間陳茂淳二位老師傅為保存者,成為全國首例,也再次成為南投縣的文化特色亮點。縣府文化局長林榮森博士,受訪強調,茶不僅是一般的飲料(品),更是一種文化資產。若是賦予它一種文化屬性,它的身份、價值、和地位就是不一樣,讓大家更重視茶產業。同時期許南投縣傳統製茶文化、珍貴的手工製茶技術傳承,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