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國內女性第1好發癌症,不過有部分癌友依照治療準則,卻是效果不佳,復發率較高。進一步瞭解發現,介於中間的「弱陽性」也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關鍵,隨著新藥推陳出新,乳癌病患即使遭遇癌細胞轉移,也都有藥物治療選項,讓存活期可以延長,生活還是可以回歸正常。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111年死因,癌症列位十大死因第1名,其中十大癌症死亡率,乳癌就排名第4名,過去乳癌類型大致分為荷爾蒙陽性、HER2陽性與三陰性乳癌,且有相對應的治療方式,近年來臨床發現介於中間的「弱陽性」也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關鍵。

▲乳癌是國內女性第1好發癌症,近年來臨床發現介於中間的「弱陽性」也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關鍵/記者 楊宗桓攝
醫師指出,弱陽性是乳癌的新分類,占所有乳癌病友的一半左右。過去被分類為荷爾蒙陽性與三陰性乳癌的病友,現在都可能屬於弱陽性乳癌,目前也已經有新的抗體藥物複合體藥物,可供弱陽性乳癌症病友作為治療選擇。
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拜醫療科技發展所賜,現在臨床上的乳癌治療選擇越來越多,還有很多新藥陸續研發問世,呼籲婦女朋友,一定要定期接受乳癌篩檢,早期發現,也才能早期治療,存活期也才能真正大幅提升。

▲目前也已經有新的抗體藥物複合體藥物,可供弱陽性乳癌症病友作為治療選擇/記者 楊宗桓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