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埔綠能生態園區,主要使用生廚餘發電,過程中會產生沼渣,沼液,由於沼渣的量較少,目前已製成固體肥料販售,而沼液每日可達80多噸,數量較大,為此園方這天也特別舉辦宣導說明會,希望向更多農民推廣沼液施灌的種植方式,讓循環經濟發揮到最大效益。
農友和眾人分享改用沼液施灌的種植方式,由於沼液含有大量的氮和鉀,除了能有效提升農地肥分,對於作物生長也有明顯成效,為此外埔綠能生態園區,這天也特別舉辦宣導說明會,希望鼓勵更多農民加入沼液施灌行列。

▲園方特別舉辦宣導說明會,希望向更多農民推廣沼液施灌的種植方式/記者 陳柏翰攝
外埔綠能生態園區,主要使用生廚餘發電,過程中會產生出沼渣及沼液,其中沼渣的量較少,目前已製成固體肥料販售,而沼液每日卻可達到80多噸以上,數量龐大,因此園區從今年開始,就與多位農友合作,在農地試種沼液施灌,不管是水稻或是果樹等,最後結果都相當不錯。
農試所也表示,這也是全台第一個以生廚餘沼液做施灌的新嘗試,初步成效比起畜牧沼液還要來的顯著,未來也希望能持續推廣,幫助農民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量,也能讓循環經濟發揮到最大效益。

▲生廚餘沼液做施灌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量,也能讓循環經濟發揮到最大效益/記者 陳柏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