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自然災害類型多樣,現今氣候及社會結構變遷等因素,導致災害類型複雜化,議員黃守達就呼籲,政府防救災資源有限,應該積極推廣「防災士」制度,以培養民眾及社區居民針對災害應變之「自助及互助」防災能力,提升社區自主防救災能量及災害韌性。
各地不斷出現極端氣候,面對災害的發生,多一份準備就少一份傷害,議員黃守達表示,台中市4年只增加1200名防災士,要求市府應該比照新北市自己籌經費,增加防災士的訓練,且要結合民間的力量,以更全面的角度提升防災知能。
議員指出,截至今年11月的統計,目前全台灣總共有兩萬三千多位防災士,台中防災士人數位居六都第三,但現況而言,每個縣市防災士人數仍相當不足,台中市應該要瞭解市內防災士的分布及需求,並進一步設立自己的目標。
市長盧秀燕表示, 防災士是觀念性推動,中央沒有強令每一縣市應該有多少防災士的比例,目前台中市防災士全國第三,會努力增加一些預算,繼續努力。

▲截至今年11月的統計,目前全台灣總共有兩萬三千多位防災士/記者 楊宗桓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