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國際永續循環的趨勢,農業廢棄物再利用這幾年成為焦點,雲林縣鳳梨的種植面積超過800公頃,古坑是最主要的產地,現在就有在地的返鄉青農透過立委劉建國媒合,投入產官學的合作,要建置縣內第一座鳳梨葉自動化取纖循環廠,23號上午舉辦計畫啟動記者會,促進農業永續發展之外,也要將農廢變綠金。

▲古坑青農黃威騰(右3)返鄉後積極關注農廢再利用,23號上午偕同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左5)以及立委劉建國(左6)等人召開記者會,公布鳳梨葉自動化取纖循環廠計畫啟動 / 記者 王可萱 攝
用模型解說鳳梨葉如何透過這台自動化機器,加工後成為纖維絲,因應國際永續循環趨勢,農業廢棄物再利用這幾年成為重要議題,雲林縣內鳳梨的種植面積超過800公頃,古坑是主要產區,現在就有一位在地的返鄉青農黃威騰,透過立委劉建國媒合,投入跟農糧署、虎尾科技大學及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合作,要建置縣內第一座鳳梨葉自動化取纖循環廠,23號上午舉辦計劃啟動記者會,黃威騰解釋,他返鄉後就非常關注農廢問題,未來是希望往讓鳳梨從葉子、果肉跟皮整顆都能利用的方向推進。
會上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以及立委劉建國也出席, 姚志旺說明,遮個自動化廠的生產,未來能多元運用在織品、飼料等方面,符合農業部「農業全循環零廢棄」的目標。立委劉建國則說,鳳梨纖維是第一步,未來的方向是希望縣內其他農產品也能往「零廢棄」發展。

▲黃威騰解釋,除了鳳梨葉能抽取纖維絲,其他部位也能多元運用,他希望未來可以朝讓鳳梨整株都有所用的「零廢棄」方向前進 / 記者 王可萱 攝
黃威騰進一步解釋,這個自動化廠預計今年底會完工,未來除了處理他們自己的鳳梨廢棄物,也希望能將業務拓展到全縣、甚至嘉義、南投等鄰近縣市,促進農業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