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春牛」是一項非常具有鄉土特色的新春民俗活動,相傳摸春牛者可以獲得福氣和吉祥,觸摸牛的不同部位也會有不一樣的祝福意義。不過隨著時代改變,真正的牛漸漸消失在大眾視野,因此摸春牛的活動常改為雕像或模型。土庫青農林家良開設的水牛安養中心致力保存傳統農村文化,也因應這個特別的民俗,邀請大家一起來到現場摸活生生又可愛的春牛。

▲土庫青農林家良邀請大家一起來到現場「摸春牛」。記者林虹伯/攝
一邊摸著牛,一邊說出各種吉祥話,這是農村時代的傳統民俗「摸春牛」。早年農業時代,古人為了祈求新的一年五穀豐收與順利,通常會在春節期間或是立春前後,進行摸春牛的民俗活動。土庫青農林家良開設的水牛安養中心,除了讓退休老水牛能好好生活,也努力保存農業時代的文化,這天就展開摸春牛的活動,參與民眾直呼新奇又有趣。

▲手摸著牛的不同部位,相對應的祝福也不同。記者林虹伯/攝
手摸著牛的不同部位,相對應的祝福也不同,例如摸牛頭,子孫好出頭、摸牛嘴,大富貴等。林家良表示,隨著時代改變,牛這種動物越來越少,因此現在的廟宇若有摸春牛活動,大多都使用雕像來代替,相當可惜;來到土庫就可以摸到真的春牛,邀請大家一起體驗這特別的農村文化。
水牛安養中心不僅照顧三頭老水牛,同時也致力推廣台灣的耕牛與農村文化,希望讓更多人了解當年農業社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