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農業部推動農業有機化,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跟斗南農會合作,辦理水稻「紙蓆」插秧觀摩會,這個方式是用特殊的農機,先在土上面鋪一層紙,才將秧苗插上去,透過紙隔離光照跟空氣,達防治雜草生長的效果,同時降低有機農業的生產成本,透過鏡頭帶大家一起來了解。

▲配合農業部推動農業有機化,台南區農業改良場跟斗南農會合作,在新南里有機農業促進區辦理水稻「紙蓆」插秧觀摩會 / 記者 王可萱 攝
耕耘機載滿秧苗正要開始插秧,但仔細看機械看開過水田,是先鋪一層紙才將秧苗插下去,這是一種以紙來阻隔日照、空氣,以減少雜草生長的播種方式「紙蓆插秧」,因為斗南農會有一台這個機械,日前台南區農改場是他們合作,來到農會在新南里的有機促進區 辦推廣觀摩會。台南區農改場長陳昱初說明,農業部積極推動有機化,農改場也投入研究如何降低有機生產成本,目前農業缺工嚴重,紙蓆插秧能機械化作業,後期也免去除草的人工成本,希望透過推廣,再減少整體稻米生產的農藥使用。
本身有種有機也有種慣行稻米的農民顏先生表示,他有2甲地是用紙蓆插秧,在這之前,他主要靠淹水或者人工操作小型農機除草,各自都有缺點,他感覺是紙蓆成本較高,不過人工省滿多。另一位農友徐明福說,他本身一直想要轉作有機,但成本問題還是回去做慣行,認為紙蓆插秧比起早期種有機的成本低,但現在另一問題是他的田不在促進區內,要再想辦法解決。
斗南鎮農會說明,他們這台紙蓆插秧機目前是提供跟他們有契作有機米的農友使用,幾年的試驗下來效果不錯,目前促進區內用紙蓆插秧的面積大約20公頃,這方式比起過去,農友得多負擔紙的費用,但有部分補貼,有機契作的價格也比較高,他們是期待能有更多農民一起加入有機的行列。

▲紙蓆插秧機會先在土上鋪一層紙再插秧苗,紙大約30-40天後會自然分解,此法主要是透過阻隔空氣跟日照,在稻苗成長初期減少雜草生長,降低除草人力成本 / 記者 王可萱 攝
另外斗南農會也說,他們接下來有規劃要擴大有機促進區,所以也歡迎田不在區內,但有興趣種有機米的農民到農會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