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長國中發展美術班已經9年了,每一年都會讓國三學生舉辦畢業展覽,今年元長國中以「藝.思意思」為主題,在北港文化中心展出豐富作品,當中還有學生創作的「風調雨順」的大型作品,充分表達在地人文風情跟創意,展期到3月12日,歡迎民眾一起來到北港文化中心,欣賞學生精彩作品。

▲元長國中美術班成立已9年,每年畢業生都會舉辦聯展,今年元長國中學生臨摹國寶大師潘麗水的門神作品,並以「風調雨順」祝福畢業同學,其中更有同學扮成文武門神帶領來賓欣賞作品,相當有趣。/ 記者 陳佳昇 攝。
元長國中美術班成立已經9年了,每一年都會讓學生發揮創意來舉辦畢業展覽,今年就以「藝.思意思」為主題來到北港文化中心舉辦展覽,每一件作品都充分表達學生對在地人文風情的觀察跟創意,當中還有學生以國寶大師潘麗水的門神「風調雨順」來創作,並由7位學生利用美術課、放學下課跟假日時間來製作,並依照潘麗水大師一筆一畫粗細描繪出四大天光,當中每一位門神所拿的法器也變化成學生所用的畫筆工具及書卷、風箏等等,希望透過「風調雨順」的門神作品,祝福畢業的每一位同學都能風調雨順。

▲本次展覽也展出學生的甲骨文書法,甲骨文書法特別之處就是利用筆畫基礎來創作,每一件作品有重複的文字,但在元長國中學生的創意下展現出甲骨文對字型的解構,讓書法更加生動。/ 記者 陳佳昇 攝。
本次還有展出學生在學校創作的馬賽克作品「春夏秋冬」,以元長鄉農民秋收、雲林縣古坑桐花季、元長國中外向日葵花海、玉山冬雪等台灣風景,創作出四季的變化,展覽中也以書本翻閱的方式輸出作品,元長國中也非常歡迎民眾來到學校欣賞這件師生一起製作的馬賽克作品。
元長國中校長文須琢表示,學藝術的孩子不只是能發揮自己的創意,也培養多元美感,元長國中美術班這屆的學生對傳統文化相當有興趣,其中有甲骨文書法作品、紀錄雲林縣廟會繪畫、學生手作的神明模型等130多件的作品,從傳統文化走向創新,也展現出元長國中美術班對創作的熱情。每年美術班畢業展會利用10分鐘的戲劇表演來帶領來賓欣賞作品,今年學生也扮裝文武門神,讓表演更有趣。
本次展出元長國中23位學生130多件的精彩作品,展期到3月12日,歡迎民眾相揪來到北港文化中心欣賞藝術之美,感受學生無限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