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如瀅台南嫁入石壁從農堅持有機 打造高山猴頭菇園

2025.03.17 記者 王可萱 報導
字級設定:

古坑草嶺石壁一位女性農民吳如瀅,原本從事保險員的工作,從台南嫁進海拔超過1000公尺的村庄,一開始是因為擔心先生種茶用太多農藥,投入學習有機農法,除了茶之外,也將學到的知識用在家族傳承的種菇事業,後來因為發現「猴頭菇」這個適合在高山地區種作的菇類,投入研究,現在是成為台灣少數生產猴頭菇的農民之一,透過鏡頭帶大家一起來了解。

▲古坑草嶺石壁一位女性農民吳如瀅,原本從事保險員的工作,從台南嫁來這個海拔超過1000公尺的庄村庄,一開始是因為擔心先生種茶用太多農藥,投入學習有機農法,除了茶之外,也將學到的知識用在家族傳承的種菇事業,後來因為發現「猴頭菇」這個適合在高山地區種作的菇類,投入研究  / 記者 王可萱 攝

從猴頭菇牆上摘一朵菇開始解說,這位是古坑草嶺石壁的有機農吳如瀅,從台南嫁來這個海拔超過千尺高的村莊,她說會投入有機農業,是從擔心她先生種茶用太多農藥開始,後來將學到的知識也用在家裡傳承的種菇事業,現在除了茶跟段木香菇,也生產少見的「猴頭菇」。

吳如瀅跟她的先生說明,台灣人這幾年開始漸漸了解猴頭菇的營養價值,但市面上較常見的是乾燥進口菇,石壁因為氣候跟環境的關係特別適合這項作物,本地生產也讓消費多一個鮮菇的選擇,同時符合減碳飲食,所以他們是投入打造這片猴頭菇園。

吳如瀅對友善農法的堅持,讓她個人拿下不少獎,同時他們的猴頭菇,也得到不少米其林餐廳及連鎖有機超市的肯定。夫妻倆也積極把握機會做推廣、比如說在每年櫻花季開放農場給民眾參觀,以及開發各種方便現代家庭的料理包等等。

▲目前市售猴頭菇多為乾燥進口,吳如瀅在本地種植也增加消費者多一個購買「鮮菇」的選擇 / 記者 王可萱 攝

吳如瀅說明,在石壁因為溫度夠低,猴頭菇生長的期間大約是每年11月到隔年的5、6月份,她是歡迎想要認識這個農產品的民眾過去跟她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