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南一間木屐工廠,自民國67年就創立,原本是做木雕品,但因為後來中國跟東南亞生產的商品價格太競爭,轉型做木屐,專門賣國內觀光地區的零售業者,不過隨著觀光景氣變化,現在是由二代接手,轉型做時髦的木屐,他們說,雖然木屐被認為是日本傳來的,但其實在台灣已經發展出自己的文化,透過創新新一代是希望可以來傳承這個工藝。

▲陳泳國從小耳濡目染看家中長輩做木雕,當兵退伍後便投身家中的工作 / 記者 王可萱 攝

▲陳淑芬是服裝設計專業,原本打算走自己的路,但因緣際會下回到家中幫忙,現在專門做木屐鞋面設計 / 記者 王可萱 攝
工廠裡忙著做木工,這位是斗南一間老木屐工廠的2代老闆陳泳國,他說因為斗南是木藝重鎮,他的爸爸陳溪河在民國67年時創立這間工廠,原本是做木雕藝品,後來因為受中國跟東南亞商品的價格競爭,才轉型做木屐,他本身是當兵退伍後,就投入做家中的工作,最初他們的木屐主要是銷往觀光區的零售店,作為文化紀念品。
但隨著台灣觀光業景氣變化,他跟他的妹妹是合力再次投入轉型,他們認為,木屐在台灣還是有人喜歡,但需要讓消費者有更多樣的選擇,陳泳國主要負責鞋底研發,傳統的造型以外,也開發出高跟鞋跟人體工學木屐鞋底。另外他的妹妹陳淑芬,本身是學服裝,現在是負責各種鞋面設計,兩人是希望透過將木屐現代化,延續這個工藝。
二代的觀察,他們發現不少人將木屐買回去,只將它當擺飾,但他們更希望,大家可以繼續穿它,其實用現在追求健康生活,及永續的價值觀來看,木屐可說是最符合環境保護的一款鞋子。

▲陳泳國與陳淑芬發現現代人都把木屐當工藝品,買回去做擺飾,但他們更希望大家可以穿它,他們認為以當代健康、永續的生活價值觀來看,木屐其是相當符合環境保護的一款鞋子 / 記者 王可萱 攝
木屐一般被認為是日本人留下來的產物,但透過這間工廠的變化,是讓人看到它在台灣發展出自己的文化,新一代用創新的產品找商機,是替這個傳統產業,寫下新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