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內因為無焚化爐,因此在過去垃圾的處理方式都交由外縣市焚化爐代燒,但在縣府於109年分別引進ZWS零廢棄資源化系統以及MMT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產製燃料棒系統後,現在也能夠將縣內每天產生大約400噸垃圾的50%轉化為燃料棒,其餘50%則分別交由南亞企業以及外縣市代燒。而因為將垃圾在轉化為能量棒要求較為嚴格,加上近年來因疫情原因改變民眾的已時習慣導致垃圾增加,為此環保局從去年開始也加強垃圾分類稽查,希望各鄉鎮清潔隊能夠來落實垃圾分類。

▲雲林縣政府分別引進ZWS零廢棄資源化系統,以及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系統來製作成為燃料棒/記者 江儀 攝
雲林縣在每天大約都會產生400噸的垃圾,而這些垃圾有50%會透過,縣府引進的零廢棄資源化系統,以及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系統來製作成為燃料棒,另外的50%則分別交由南亞企業以及外縣市代燒。
在最近幾個月雲林縣內多處鄉鎮,因為未落實垃圾分類,陸續傳出垃圾被退運問題,如果多次違規甚至會被暫停入場,對此雲林縣環保局也表示,會來退運主要是要來降低對設備的損害,加上可以透過回收來減少垃圾量。
雲林縣環保局表示要來落實垃圾分類,主要還是要透過和地方公所配合共同宣導,已經有部分鄉鎮經過宣導後,除了被退運的次數減少,垃圾量甚至是減少了20%。
除了希望能夠加強垃圾分類的宣導與稽查,雲林縣環保局也呼籲民眾共同配合,從源頭做好資源回收,這樣才能提升燃料棒的產製效率並延長設備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