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台灣香蕉年產量達30萬公噸,但香蕉收成後產生的假莖廢棄物,卻高達100萬公噸,中興大學森林系研發團隊,花費2年研究,成功以假莖中的短纖維,作為原料,開發出可應用在綠建築材料領域的環保發泡材料,能取代傳統石化原料,為資源循環再利用,提出創新解方。
學生攪拌液化後的黑色香蕉假莖纖維,混合其他材料,接著等待發泡,就會變成像發糕的環保發泡材質,這是中興大學森林系研發團隊的努力成果,耗時2年,成功研發出隔熱環保綠建材。


▲中興大學學生攪拌液化後的黑色香蕉假莖纖維,混合其他材料,成功研發出隔熱環保綠建材/記者 張瑋玲攝
根據統計,台灣香蕉年產量達30萬公噸,但香蕉收成後產生的假莖廢棄物,卻高達100萬公噸,這些農業廢棄物多半丟棄或焚燒,甚至可能造成蟲害和污染,現在用液化技術,把短纖維,變成PU發泡體,開啟農廢物變成綠色建材的全新路徑。
這項嶄新發明,也榮獲大專綠色化學創意競賽金獎的殊榮,比傳統石化原料製成的PU發泡材質,更有優勢,也可望達成淨零減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