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坑樟湖以藍染以及黃頭鷺出名,豐富的生態,也是不少山友爬山得好去處,但其實在石橋6號步道上,還有一處紙寮遺址,包括醃竹子的「礐」、碾竹子的「石輪」、泡紙漿的「紙漿窟仔」以及、烘紙的「紙寮」,都被在地人士珍惜、完整的保存,希望藉此傳承地方記憶,也讓遊客有機會來透過遺址認識樟湖,透過鏡頭一起來了解。

▲林啟顯介紹6號步道上的紙寮遺址,其中一部分「礐」適用來浸泡竹子 / 記者 王可萱 攝

▲林啟顯介紹「石輪」在這組遺址中,適用來碾碎竹子取纖維的工具 / 記者 王可萱 攝

▲林啟顯介紹「紙漿槽」是用來將碾碎的竹子加入生石灰浸泡 / 記者 王可萱 攝
跟著在地人來到樟湖石橋6號步道上的紙寮遺址,這位是在地的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啟顯,這遺址平常就是由他跟一些在地人士自發維護,他們那做紙產業的發展,大約從日本時代開始,到1980年代沒落,現場能看到礐、石輪、紙漿槽跟紙寮,都是以打石工法製作,除了紙寮倒塌外,其他部分皆被完整保存。早期興旺的程度也來演伸出「五個礐」這個地名,能看出這個產業對地方的重要性。
雖然這個遺址位於石橋,但樟湖的造紙業,其實分佈在好幾處,一位後棟山的居民賴文証就還有兒時參與這個產業的記憶,雖然辛苦,但這是在地人重要的經濟來源。

▲樟湖後棟山居民賴文証演繹過去製紙的動作 / 記者 王可萱 攝
樟湖以藍染跟黃頭鷺出名,但其實他們那豐富的生態環境,也是爬山的好去處,山林之間的遺址也讓人看到這邊深厚文化歷史發展,值得深度探索、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