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布袋戲文化 大埤西鎮雲林五洲小桃源在地紮根30年 

2025.09.05 記者 王可萱 報導
字級設定:

雲林大埤西鎮的布袋戲團「雲林五州小桃源掌中劇團」,由團長陳文哲在民國85年成立,是少數演出的時候,還有後場北管配樂的劇團之一,陳文哲是「五洲派」的第五代弟子,技藝延續「五洲小桃源」創辦人孫正明的技法,現在除了還繼續創作,也積極投入傳承,努力要來讓傳統布袋戲繼續流傳。

▲雲林大埤西鎮的布袋戲團「雲林五州小桃源掌中劇團」,由團長陳文哲在民國85年成立,是少數演出的時候,還有後場北管配樂的劇團之一,陳文哲是「五洲派」的第五代弟子,技藝延續「五洲小桃源」創辦人孫正明的技法,現在除了還繼續創作,也積極投入傳承  / 記者 王可萱 攝
▲雲林五州小桃源的演出現場,不少人會好奇走去後台偷看,他們這團是台灣目前少數還有後場配樂的劇團之一,陳文哲說,這其實是他創團後,帶著兒女跟姪女「萬里學藝」的成果// 記者 王可萱 攝

親自配口白、操偶,配上現場的配樂,這位是雲林五州小桃源掌中劇團的團長陳文哲,投入布袋戲工作超過40年,是五洲派的第五代弟子,師傅孫慶年跟邱永村都是師承五洲小桃源的創辦人孫正明,他說自己會開始學戲,是跟經濟條件,以及早期的大家樂有關。

雲林五州小桃源的演出現場,不少人會好奇走去後台偷看,他們這團是台灣目前少數還有後場配樂的劇團之一,陳文哲說,這其實是他創團後,帶著兒女跟姪女「萬里學藝」的成果。

雖然將傳統布袋戲的元素一個一個撿回來,但為讓新一代也對這舊文化有興趣,陳文哲很早就進入校園做教學,也開始創作貼近生活的劇本,加入創新的元素,開拓布袋戲的傳承之路。

▲陳文哲學習傳統布袋戲後場配樂的過程中,也參與西鎮在地「雅樂軒」北管團的復興 / 記者 王可萱 攝
▲陳文哲長年指導在地舊庄國小的布袋戲團,挖掘對布袋戲有興趣的新星,也培育新一代的布袋戲觀眾 / 記者 王可萱 攝

陳文哲走過傳統後場復興,以及融合創新傳承,他說最主要還是想要讓大家都感受到他小時候看戲的快樂,讓布袋戲文化長久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