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內鄉位於濁水溪進入雲林縣的水源頭,在早年水利設施較不完善時,民眾都會將竹子編製成籠子苟,並在裡面放入石頭用來擋水,而隨著時代變化,這項傳統習俗也逐漸被遺忘。為了讓更多人能夠認識籠子苟以及體驗早期民眾搶水的辛苦,林內鄉一間特色食農教育農場,也將在9/12、13舉辦搶水節活動,屆時現場除了有趣味的搶水競賽,同時還有小農市集以及各種在地芋頭料理品嘗。
將竹子剖開、削好然後利用鋼線綁緊,社區長輩目前製作的這項竹子用品,就是早期民眾用來擋水的籠子苟,這籠子苟的歷史是從日治時代開始,因為近年來水利設施越來越完善,因此是漸漸消失。

▲林內鄉教芋部農場將於9/12、13舉辦搶水節活動,社區耆老加緊編制比賽用的「籠子苟」/記者 江儀 攝
林內鄉位於濁水溪進入雲林縣的水源頭,在早年水利設施較不完善時,民眾都會在籠子苟裡面放滿石頭,浸泡在溪水中用來改變水流方向,而有時會遇到風雨較大時籠子苟也會被沖掉,可以說是像用來擋水的消耗品,因為現在用不到因此是漸漸消失,為了讓民眾來認識早期農民搶水的辛苦,林內鄉這處特色食農教育農場,這次也特別與農村水保署合作,將在
9/12、13舉辦搶水節活動。
農場業者表示搶水節活動,將會讓學生、民眾扛著籠子苟來進行比賽非常的有趣,除了希望讓更多人來體會過去農民搶水的辛苦,也讓這項文化可以被保存,另外在9/13早上現場還有小農市集,以及芋頭料理、冰品可以品嘗,邀請民眾踴躍前來。
透過親自扛起籠子茍的趣味競賽,除了能體驗先民搶水的智慧與辛勞,同時也將這項文化保存下來,邀請民眾在9/13號來到林內鄉,品嘗在地美食以及感受土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