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埤西鎮的好兄弟信仰普照陰光,有百年的歷史,每年農曆7月24都會在現在的社區活動中心這個位置普渡,村裡的陣頭、布袋戲也會來湊熱鬧,今年由他們那的北管「雅樂軒」館主王啟瑞發起,邀請在地的南洋媽媽布袋戲以及民雄的「正明龍」歌劇團來參與同時扮仙,這配合北管,同時演出布袋戲跟歌仔戲的創新組合,百年來是第一次。

▲大埤西鎮的好兄弟信仰普照陰光,有百年的歷史,每年農曆7月24都會在現在的社區活動中心這個位置普渡 / 記者 王可萱 攝
布袋戲偶配合現場的北管演奏扮仙,往戲棚後看,還有一坪歌仔戲,配著同一部北管,也在演出同一橋段,這是大埤西鎮村裡每年的普渡會,他們的好兄弟信仰「普照陰光」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今年經村裡的北管「雅樂軒」館主王啟瑞發起,及資深布袋戲工作者陳文哲幫忙媒合「南洋媽媽布袋戲團」與民雄的「正明龍」歌劇團,促成這北管、布袋戲跟歌仔戲同時演出的創新場面。
南洋媽媽的部分由新住民姊妹葉蘇珊主演,因為他印尼的姪子來台灣讀書,剛好來西鎮玩,她也趁機會帶姪子體驗台灣的傳統戲劇以及宗教文化。

▲村裡的北管「雅樂軒」前來湊熱鬧 / 記者 王可萱 攝

▲經村裡的北管「雅樂軒」館主王啟瑞發起,及資深布袋戲工作者陳文哲幫忙媒合「南洋媽媽布袋戲團」與民雄的「正明龍」歌劇團,促成這北管、布袋戲跟歌仔戲同時演出的創新場面 / 記者 王可萱 攝
傳承傳統、創新組合,除了讓老一輩重新體驗過去北管現場演奏的戲劇演出,也讓新一代有機會看到民間文化的深厚底蘊跟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