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埤西鎮的北管「雅樂軒」成立於日本昭和初年,傳到第二代的時候,隨農村人口減少散團,第三代的傳承,是由現任的團主王啟瑞發起,2015開始招人進行復興的學習跟傳承,突破老輩不願意教,以及沒紙本記錄可看的困境,成功重組,透過鏡頭,一起來了解這百年北管的復興之路

▲西鎮百年北管「雅樂軒」早期使用的鼓架上紀錄昭和六年,現任成員推斷確切成立時間應在此之前 / 記者 王可萱 攝

▲第三代的成員為了傳承,找上第二代成員學習,並進行紀錄 / 王啟瑞 提供
搬出骨董鼓架,展示上面雕刻的文字紀錄,他們是雲林縣大埤鄉西鎮村北管「雅樂軒」的成員,雖然現在整團有不少人,但其實他們曾經經歷過散團,2015年才由現任團長王啟瑞發起重組。
練團時間,來到練習場所,可以看到成員中有不少年輕人,其中年紀較大的,其實兒時都還有跟著第二代學習的經驗,而且不少都是農民,而新的一代,有兩位是布袋戲工作者,今年偶戲節-青年金掌獎的最佳主演-陳淑如也是成員之一。
年輕成員進一步說明,重新學這傳統音樂,學習對象年紀太大,加上沒紙本記錄可以看,對他們來說是另外一個挑戰,所以他們是到不少地方學習、參訪,將基礎跟樂理都弄清楚,除了演奏的傳承,現在也投入樂譜的整理,幫助未來有文件可以流傳下去。

▲「雅樂軒」現任團員多為農民,包括今年國際偶戲節-青年金掌獎最佳主演得主陳淑如都是成員 / 記者 王可萱 攝
另外雅樂軒的練習,也結合村裡的南洋媽媽布袋戲團,日前他們也曾經跟布袋戲、歌仔戲同時合作辦仙,挑戰新的表演方式,傳承以外,也積極創新,他們是歡迎民眾未來有機會過去欣賞「雅樂軒」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