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疫情衝擊養豬產業,雲林縣自2018年開始宣布禁止用廚餘養豬,而廚餘如何處理也成為焦點,為此雲林縣長張麗善、立法委員丁學忠、張嘉郡以及多位地方民意代表這天是一起前往「南亞塑膠公司廚餘資源化場」,勘查雲林廚餘資源化處理成效,展現將環境挑戰轉化為循環經濟的典範,同時表達「全面杜絕廚餘養豬」的決心。

▲雲林縣長張麗善、立法委員丁學忠、張嘉郡以及多位地方民意代表前往「南亞塑膠公司廚餘資源化場」,表達「全面杜絕廚餘養豬」的決心。記者 謝沂辰/攝
南亞廚餘資源化場人員眾人解說回收廚餘後的流程與作業,看到全場相當乾淨、無惡臭,並且現在的科技已經能將生熟廚餘一起處理,而且經過作業後8天就能製作成有農業部認證的雲溉肥,比起傳統堆肥廠,需要的時間在90天到180天,過程慢,而且臭氣熏天,並造成環境污染,因此雲林縣長張麗善期盼中央應全面禁用廚餘養豬,並參考雲林縣與南亞的合作方式,在每一個縣市補助設置一座此類處理場。
雲林縣是全國養豬大縣,共有1,203場的養豬場,飼養豬隻逾151萬頭,占全國大約三成。雲林縣養豬協會表示非洲豬瘟主要感染源就是廚餘,希望全國禁用廚餘養豬,別讓養豬產業隨時面臨著威脅。這日,立法委員張嘉郡、丁學忠也都來到現場會勘,並指出雖然非洲豬瘟不會傳染到人,但若是豬隻感染就百分之百死亡,影響到的不只養豬產業還有眾多相關產業,所以他們再次呼籲中央全面禁用廚餘養豬。

▲雲林縣是全國養豬大縣,縣長張麗善期盼中央應全面禁用廚餘養豬,並參考雲林縣與南亞的合作方式,在每一個縣市補助設置一座此類處理場。記者 謝沂辰/攝
雲林縣於民國107年開始全面禁用廚餘養豬,從源頭防止豬病毒,雲林縣府也希冀中央制定出政策,讓養豬產業得以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