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每年的社區盛事社造嘉年華8號上午在林內紫蝶生態地景區熱鬧登場,今年以「雲林社造創生年」為主題,集結縣內50多個社區及團隊擺攤展示,有人帶來社區農特產跟特色美食,也有人是展社區成員巧手製作的工藝品,舞台區也有一連串社區短劇跟陣頭音樂等演出,讓人看到農村社區不只再生,也是地方創生的代表跟實踐者。

▲雲林每年的社區盛事社造嘉年華8號上午在林內紫蝶生態地景區熱鬧登場,今年以「雲林社造創生年」為主題,集結縣內50多個社區及團隊共襄盛舉,舞台區由元長鄉瓦磘社區的【社區劇場】「瓦の拳」、虎尾鎮立仁社區的「人生故事之舞」、元長鄉潭西社區的「潭西 活力陣」、元長鄉後湖社區的「後湖 農~純鄉」及大埤鄉豐田社區的「菜籽」等表演接力上陣 / 記者 王可萱 攝

▲各社區除了展售農產、美食,也有人是透過社區營造推動環境保育,信仰傳承跟產業開發,高齡照顧以外,也有社區是關注親子跟青少年成長,勾勒出雲林社區的多元風貌 / 記者 王可萱 攝
長輩在台上帶來精采戲劇演出,另外一邊攤位區,各社區都擺出自己最具特色的成果,這是雲林縣一年一度的社造嘉年華,除了展售農產、美食,也有人是透過社區營造推動環境保育,信仰傳承跟產業開發,高齡照顧以外,也有社區是關注親子跟青少年成長,發展出來的風貌多元、精彩。
縣政府說明,雲林投入社區營造超過20年,現在是透過跨文觀、城鄉、農業跟環保等局處的「社造推動委員會」來整合,成功促成不少社區青年回流、建立產業等成果,所以今年是訂「社造創生年」為主題。
另外看到農村居民透過社區工作得到自信與尊嚴,立委張嘉郡是認為公部門應該繼續支持社造,她指出「農村再生基金」1,500億今年就要用盡,她已經再提案3600億基金計畫,希望幫助所有農村社區永續發展。

▲縣政府說明,雲林投入社區營造超過20年,現在是透過跨文觀、城鄉、農業跟環保等局處的「社造推動委員會」來整合,成功促成不少社區青年回流、建立產業等成果,所以今年是訂「社造創生年」為主題 / 記者 王可萱 攝
除了農村產物跟文化,新住民姊妹也是縣內許多社區的重要量能,會場也有滿滿異國風情的攤位展現現代農村社區的多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