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15倍經費 2年清1200公里水溝 雲林「清溝大作戰」成果亮眼

2025.11.24 記者 王可萱 報導
字級設定:

因應極端氣候之下的短時強大雨與登革熱防治需求,雲林縣自113年啟動為期三年的「清溝大作戰」,24號上午在縣府大廳辦理年度成果發表會,公布到今年為止,清疏總長度是超過1,200公里,同期縣內淹水通報也明顯減少9成以上,規劃讓雲林往「零淹水、零孳生源、零登革熱」的永續願景邁進。

▲因應極端氣候之下的短時強大雨與登革熱防治需求,雲林縣自113年啟動為期三年的「清溝仔大作戰」,24號上午在縣府大廳辦理年度成果發表會  / 記者 王可萱 攝
▲計畫執行以來成果包括疏清1200多公里水溝,共3.5萬多噸淤泥,並減少超過9成的淹水通報 / 記者 王可萱 攝

操作清理設備進溝渠行清疏工作,居住環境中水溝的整潔不只影響環境衛生,面對現在短延時強降雨的極端氣候型態,也能降低淹水災害發生。雲林縣政府為達成「零淹水、零登革熱、零孳生源」的環境永續願景,113年開始啟動全縣的「清溝大作戰」計畫,突破種種困難,到目前為止總計是清疏1211.86公里,清除35615公噸淤泥。

環保局進一步說明,接下來除了清溝的工作會繼續,他們也規劃要將目前只使用在縣內大圳的智慧監測技術跟預警系統引入水溝,將策略從「定期清理」升級為「智慧預防」。

▲環保局進一步說明,接下來除了清溝的工作會繼續,他們也規劃要將目前只使用在縣內大圳的智慧監測技術跟預警系統引入水溝,將策略從「定期清理」升級為「智慧預防」/ 記者 王可萱 攝

另外除了服務縣民,環保局團隊也將技術跟經驗帶到花蓮光復鄉,於上個月出動10台高壓沖吸清溝車,投入堰塞湖災情的災後清理,實踐社會責任與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