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龍耀百年.繡動笨港」繡出在地故事 推廣百年工藝文化

2025.11.27 記者 陳佳昇 報導
字級設定:

「北港飛龍團大龍旗」自112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古物,成為台灣藝陣文化中首件重要古物代表,為推動文化傳承跟保存,文化部文資局跟北港鎮公所合作,舉辦「2025龍耀百年.繡動笨港」學員成果展,並來到北港登記所展出,當中題材多元,創作出北港人的人文故事,希望讓刺繡成為北港文化。本次展期到11月30日,歡迎民眾前來欣賞。

▲為推動刺繡文化傳承跟保存,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跟北港鎮公所合作,舉辦「2025龍耀百年.繡動笨港」學員成果展,展出20件精彩作品,用針線創作北港在地人文故事。/記者 陳佳昇 攝。

活動當天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及北港鎮公所聯名共同頒發一份很特別的研習證書給參展學員,證書上有作品照片、作品說明,更印上連結公所Youtube網站學員刺繡心得的個人影片QRcode,讓這份記憶與感動透過數位的方式延續下去,是一份創新獨一無二的「記憶研習證書」。

本次展覽多數學員都是頭一次拿到針線,大家只有上四堂技術課程,用課餘時間一針一線來完成,其中一件是由近90歲的阿嬤完成,相當厲害,同時藉著作品展現北港人對藝術堅持的精神。

▲每件刺繡都是一段生命故事,有子女回憶父親的身影,有向消防員、清潔隊員致敬,特別是近九十歲的昭香阿嬤,以幾近模糊的視力縫出《阿嬤的記憶-繡製龍皮》,讓現場觀者動容。/記者 陳佳昇攝。
▲這次展覽多數學員都是第一次拿針刺繡,僅用四堂課學習技法,課餘時間不眠不休,才能完成獨一無二的作品。/記者 陳佳昇 攝。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表示,北港鎮最具刺繡技術及文化的代表作品「北港飛龍團大龍旗」,自112年被指定為國家級重要古物,同時成為台灣藝陣文化首件重要古物代表,「北港飛龍團大龍旗」103年開始修復,經過10年,修復團隊也投入最詳細的照顧,目前大龍旗正在台南文資中心進行修護當中,由於大龍旗量體龐大,又有國家重要古物身分,如何讓大龍旗回歸北港,未來將持續跟雲林縣政府、北港鎮公所討論,另外大龍旗的歷史文化背景豐富,未來將規畫特展,也可以讓全台民眾了解其故事。

本次展期到11月30日,展覽相關資訊歡迎民眾上北港鎮公所臉書查詢,未來北港鎮公所會持續跟文資局合作,推動傳統刺繡工藝,延續百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