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竹筍加工 桂林村拚地方產業升級

2021.08.26 記者 陳建樺 報導
字級設定:

古坑鄉桂林村的黃金山魷魚在地方的推動下,已經變成真出名得特產,不過早期那套的傳統製造方式,在口味和品質上,可能沒辦法顧到那麼穩定,對此,社區這次就透過水保局,邀請到農產加工的老師,來教導長輩如何來製作出口味好,又沒有衛生疑慮的竹筍產品,將這項地方產業再一次提升。

竹筍產業在桂林村已經相當有名,為了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這次社區發展協會就邀請了農產加工的講師前來,從頭到尾將製程改良,許多手法和細節,都和早期先民的做法有很大的落差。

▲桂林社區發展協會邀請了農產加工的講師前來,將過往的竹筍加工製程作改良,希望促進產業發展/記者陳建樺攝

桂林村早期在做筍子加工品,通常都是依靠過去的經驗,在口味和品質上,可能沒辦法那麼全面,所以這次講師就針對衛生和品質這兩點來做加強,建立一套標準的製作流程,提升產品品質。

長輩俐落的手法,三兩下就將竹筍處理完成,其實在桂林村,老一輩從小就開始處理竹筍,技術一流,不過欠缺竹筍相關知識,透過這次課程,將這部分補足,未來產業就能慢慢提升。

現在社區的方向是傳統和現代並行,保留傳統的好味道,但是在衛生和質量上作提升,期望民眾來到桂林,第一個就能夠想到和購買竹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