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台國產自走蒜頭機! 今雲林盛大發表上百蒜農探究竟

2021.10.12 記者 丁沛盈 報導
字級設定:

立法委員蘇治芬今(12)日,邀集農委會農糧署中區分署姚士源分署長、台南區農改場雲林分場楊藹華分場長,以及農試所農工組楊智凱組長,一同於虎尾參與「國產大蒜種植機-種植觀摩發表會」,與蒜農一同觀摩,由晟豐農機耗時三年所開發,首臺「台灣自製的自走式大蒜種植機」實際種植情形。

▲國內農機業者花三年成功開發全國第一台「台灣製作的自走式蒜頭種植機」,並且由立委蘇治芬邀集農委會農糧署以及相關單位,和蒜農一同來觀摩。/記者 丁沛盈攝影

該農機為晟豐公司應雲林蒜農請託,為了改善農村缺工情況,所開啟之國產大蒜種植機計畫。自2018年起不斷嘗試改良農機,並有農友配合種植試驗,耗時三年,成功開發首台「台灣自製的自走式大蒜種植機」。

▲自走式大蒜種植機現地操作給蒜農觀摩/記者 丁沛盈攝影

而農試所農工組組長楊智凱表示,因這台國產自走式大蒜種植機是全國首例,因此目前仍需要到農試所去進行相關檢測作業,若未來檢測結果有符合規範標助,才會有後續農機補助。 

該農機具備開溝功能,且種植後可拖曳覆土;在種植效率部分,如以兩人一機的搭配組合,一台可抵7~12名種植人力;另相較拖曳式大蒜種植機,更適合無曳引機農友購置,且購入成本與保養費用較低;且具備座椅,可以減少勞力支出,並可讓農友隨時檢視種植過程,以提高播種成功的機率。

▲蒜頭機操作現況/記者 丁沛盈攝影

開發歷程中共有三次大面積(8~10甲)種植試驗,以評估機械性能與耐久性;並於今年四月,利用一塊七分農地進行種植比較,透過台南區農改場雲林分場分場長楊藹華提供之標準採樣方式,推論經由機械種植的產量並不輸人力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