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電在水林黃金蝙蝠館舉辦「營造生態共融計畫」成果發表會,今年這個計畫以蝙蝠為保育對象,展示台電在台西陸域風機施工期間降低周邊環境的衝擊,並將保育過程拍成影片「風的季節」,展現風電設施與生態共存共融的成果。

▲台電舉辦「營造生態共融計畫」成果發表會,展示台電在台西陸域風機施工期間降低周邊環境的衝擊,並將保育過程拍成影片「風的季節」。圖/台電環保處 提供
配合政府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目標,台電規劃在台西設置4座陸上風機,並在2017通過環評,未來會透過機器監測鳥類與蝙蝠活動,來控制機器運轉,台電自去年4月開始,在風機預定地、防風林,設置上百個蝙蝠巢箱,並將整個保育過程記錄下來拍成「風的季節」的影片。
設置巢箱後,會再慢慢將蝙蝠的巢箱搬移到附近防風林內,希望降低對蝙蝠的生態影響,而今年4月,已有上百隻蝙蝠在箱內築巢並繁衍下一代。

▲發表會現場也有60位來自嘉義、台中、及雲林的親子,來一起動手做「蝙蝠屋」,體驗生態奧妙。記者 丁桂慈/攝
除了展現風電設施與生態共存的成果,現場也有60位來自嘉義、台中、及雲林的親子,來一起動手做「蝙蝠屋」。藉由影片拍攝經驗分享、蝙蝠屋介紹與DIY,希望讓民眾更加認識電力設施與蝙蝠生態共存的保育觀念與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