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將來,農民可能只需要滑滑手機就能預測農作物產量變化了;霧峰農業試驗所利用智慧科技,整合研發作物監測及葉面積感測系統,目前已經可以預估未來一周番茄、小黃瓜等設施作物的產量,不僅能節省人力,也能有效提升產能、維持糧食的穩定。
軌道式智慧載具在溫室穿梭,要來進行葉面積感測, 這是霧峰的農業試驗所,利用智慧科技,整合研發作物監測及葉面積感測系統,目前已經可以預估未來一周番茄、小黃瓜等設施作物的產量。
農試所指出,未來設施業者可利用這套軟硬體,轉型升級為智慧化生產管理模式,隨時隨地監測作物生長的狀況,達到「頭家免出門,能知作物事」的目標。
長期以來農民大多依賴經驗傳承,一旦遇到如寒流來襲等等的突發狀況,往往難以提前掌握後續產量,現在透過這智慧農業技術,不僅能節省人力,也能有效提升產能、維持糧食的穩定。

▲軌道式智慧載具在溫室穿梭,利用智慧科技,整合研發作物監測及葉面積感測系統/記者 張之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