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對於顏色的描述,都是以大家熟知、可接觸的生活色彩作為範例,像是西瓜紅、豆沙紅、香蕉黃等等,台中市纖維館工藝博物館最近就舉辦一場「臺灣天然染色文化意象展」,策展人透過蒐集顏色,將染色與在地文化進行連結,並加入24節氣等多項元素,建構出獨特的色彩文化意象。
小提琴家演奏,為台中市纖維館工藝博物館舉辦的「臺灣天然染色文化意象展」暖場,策展人找尋臺灣優質的天然染材、發展各種染色技藝,嘗試將染色與在地文化進行連結。
這次將百餘坪展區分成「主題意象」、「色系演繹」等四區,透過介紹、分類,解析與應用的不同面向,凸顯臺灣常見的經典色,加上24節氣的色彩組合,讓展區更顯繽紛多樣。
策展人透過長期研究,建構臺灣目前最完整的天然染色色調資料庫,呼應循環性資源永續應用的價值,到18號為止,纖博館歡迎民眾一起來看見萬紫千紅的繽紛臺灣。

▲台中市纖維館工藝博物館最近舉辦一場「臺灣天然染色文化意象展」/記者 賴秋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