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治時期迄今100年餘,由臺灣省參議會、臺灣省臨時參議會到省諮議會,各項議會議事側錄,反映過去社會政治、經濟等縮影,與臺灣之民主化發展歷程相重疊,密不可分,省議會對臺灣的民主自由發展影響深遠,對於當前政府政策與制度改革、臺灣民主政治及議政研究都深具參考之價值。為此,和平文教基金會主辦「省議會與戰後臺灣民主運動」研討暨巡迴展,並由前省諮議會諮議長同時為和平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玲雅主持,而今(15)日在雲林縣環球科技大學辦理第二場巡迴展,邀請立法委員蘇治芬共同舉辦。
余玲雅表示,臺灣省議會的在整個台灣民主發展進程裡,可謂是「走過歷史,留下民主」,並且在此時期培育出許多優秀政治人才,回顧省議會歷史,有助民眾了解臺灣民主自由的可貴,並希望民主意識及內涵培養由學校扎根,讓年輕世代知道「民主不是從天而降的」,並期許各界一同來見證省議會與戰後臺灣民主運動的發展史蹟。
其中展覽中收錄蘇東啟、蘇洪月嬌、李萬居等代表性議員。蘇東啟、蘇洪月嬌即是立法委員蘇治芬的雙親,蘇東啟於1953年至1961年間連任雲林縣議員,擔任議員期間以犀利問政著稱,敢言人之不敢言,夙有「大砲」之稱,與蔡昔、薛萬、蔡連德被稱為黨外四大金剛。而擔任省議員的蘇洪月嬌,犀利的問政及親切周到的選民服務,為其贏得「雲林媽祖婆」的稱號。

▲蘇東啟以及蘇洪月嬌為黨外時期極具代表性的政治人物,現任立法委員蘇治芬承襲衣缽走上政途/記者丁沛盈攝
立委蘇治芬表示,台灣現處於關鍵時刻,面對現今內憂外患的國際情勢,有這樣展覽來了解自身的歷史極具意義。另外蘇治芬也提到,民進黨雲林縣長候選人劉建國日後倘若當選,盼能成立雲林民主運動館,編訂民主運動叢書,不管是學校教育或社會、社區的傳播,都要讓民主的香火繼續傳承,深化民主的內涵。特別是台灣現正處於內憂外患,台灣歷史還沒有成為文化主流,民主尚未深化,轉型正義仍有很長的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