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埔地區種植火龍果的李福全,因為對農業有興趣,一頭栽入種植紅龍果的行列,這一走就長達十一年,從零開始投入,甚至因為希望能夠友善土地、進行友善耕作的方式,雖然一開始吃足苦頭,但後來逐漸找到與植物、土地共存的方法,不僅在這將近3分地的果園中闖出一篇天,健康又好吃的紅龍果也獲的不少死忠顧客的支持。
農友小心的剪下果實,要投入相當的心血,才能種出健康又漂亮的果實,因著對於種植的興趣,從電機轉行當起農夫,這一頭栽入就長達十一年,從零開始種植,雖然辛苦但卻樂在其中。

▲農友投入相當的心血,才能種出健康又漂亮的果實/記者 陳柏翰攝
因為對於土地、植物以及消費者有著堅持,希望能讓大自然以更友善的方式種植出甜美的果實,歷經五年的時間,才終於將果園的土質改善到最佳的狀態。

▲堅持友善耕作,不僅是認真對待生態的態度,也是終於自己的初衷/記者 陳柏翰攝
從農之路不好走,頂著烈入推著推車仔細巡視果園,尋找成熟的果實採收,秉持著草生種植的理念,不受歡迎的雜草是滋養土地的來源,吸收土壤中全方面的自然養分,讓種植的植株生長更健康,品嘗起來的果實可是讓老饕讚不絕口。
堅持友善耕作,不僅是認真對待生態的態度,也是終於自己的初衷,或許過程比別人辛苦,但成果卻是更加甜美,像照顧小孩般呵護這一顆顆果實,是李福全一路走下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