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南新化大坑社區的農場裡,可以看到一家三代忙著將摘下來的布子進行加工,因為布子的產期與芒果一樣,從六月中旬至七月只有短短兩個禮拜,因此農民會在這段時間將布子採收下來,然後做成一年份的破布子保存起來。

▲臺南新化大坑社區農場,除了保持傳統古早味做法,還進一步將破布子做成特色料理/記者 蕭建緯攝
在做成破布子前,首先要將布子從樹枝上剪下來,然後泡水清洗才用手指將布子一粒一粒摘下,而且這項傳統古早味做法,農場已從第一代93的阿嬤蔡黃秋錦,傳給第二代媳婦陳玉女,然後傳給第三代女兒蔡佳儒,總共有70多年時間。

▲臺南新化大坑社區的農場裡,可以看到已從第一代93的阿嬤蔡黃秋錦,將摘下來的布子進行加工/記者 蕭建緯攝
在布子完全摘下來後,就將布子倒下大鼎內,然後用著古早灶燒柴火,準備來煮破布子,農場女主人陳玉女表示 用柴火煮的破布子滋味比較甘甜, 因為在最後收乾階段柴火溫度,能讓破布子悶著鼎裡有更好的效果。

▲農場女主人陳玉女用柴火煮的破布子,因為在最後收乾階段柴火溫度,能讓破布子悶著鼎裡滋味比較甘甜/記者 蕭建緯攝
以往傳統觀念吃破布子就是有解毒效果,因此位於臺南新化大坑社區農場,除了保持傳統古早味做法,還進一步將破布子做成特色料理,有破布子煎蛋、破布子雞湯、破布子醬料罐頭等加工品,讓這項古早好滋味,能有創新吃法一直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