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沙社區手繪看板 介紹傳統做粿仔流程

2024.02.01 記者 蕭建緯 報導
字級設定:

臺南市安定區中沙社區,早期有四五十戶在做粿仔,因此被稱作粿仔庄,不過現在大概只剩六戶,為了讓外地民眾與遊客,可以了解中沙社區參觀作粿仔位置與古早味傳統製法說明,社區理事長王清和向水土保持局申請農村再造計劃,在社區活動中心牆壁請人手繪四塊做粿仔流程說明圖案。

安定中沙社區手繪四塊做粿仔流程圖案,讓外地民眾與遊客了解路線位置與古早味傳統製法說明/記者 蕭建緯攝

對於現在做粿仔的住戶越來越少情形,理事長王清和表示 除了早期做粿仔的住戶,年紀大也漸漸老去,而且時代演變,年輕人不喜愛從事傳統行業,因此社區做粿仔住戶就越來越減少,現在剩下都是後代兒女願意接手,才可以延續下去。

安定中沙社區早期做粿仔住戶,年紀大逐漸老去,現在剩下都是後代兒女接手,才能讓這項傳統古早味延續下去/記者 蕭建緯攝

安定中沙社區除了手繪這四塊做粿仔流程圖案外,還出版珍粿地圖與紀錄手冊,詳細介紹中沙社區做粿仔人文歷史與地理環境,並也紀錄社區活動事蹟,希望引起大家注意與保存,讓這項傳統古早味的粿仔,能夠一代接一代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