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講古創作課程 瞭解平埔族群文化

2024.06.21 記者 范宏坤 報導
字級設定:

國立暨南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林鴻瑞,平時深耕埔里地區平埔族群的文化,為了讓大學生對埔里鎮平埔族群有更多的認識,並藉由暨大的資源,來促進平埔族群文化有更好的發展與保存,他在校內辦理"船山講古創作"課程,來鼓勵學生用各種方式,去呈現平埔族群文化,不論是影音創作,還是文創商品的發想,或是以平埔族群傳說故事所設計的桌遊等等,進一步瞭解平埔族群文化。

▲國立暨南大學中文系辦理的船山講古創作課程,今年已經是第六屆,過去的創作發表會都是在校內舉辦,並由老師做為評審,今年的發表會,首次移到埔里鎮愛蘭教會,並邀請巴宰族人擔任評審/記者 范宏坤 攝

國立暨南大學中文系辦理的船山講古創作課程,今年已經是第六屆,過去的創作發表會都是在校內舉辦,並由老師做為評審,今年的發表會,首次移到埔里鎮愛蘭教會,並邀請巴宰族人擔任評審,希望讓每組團隊所創作的作品,獲得更嚴格檢視與評量的機會。

▲今年船山講古創作,暨大校內學生共有將近七十位的學生,組了11組團隊分別進行各種題材的創作,這一屆是以巴宰族及噶哈巫族的傳說故事,啟發靈感來源/記者 范宏坤 攝

今年船山講古創作,暨大校內學生共有將近七十位的學生,組了11組團隊分別進行各種題材的創作,這一屆是以巴宰族及噶哈巫族的傳說故事,啟發靈感來源,因此在創作過程中,必須前往族人所在的聚落,與族人進行接觸跟田調等工作,因此過程中,讓學生與平埔族群增加互動與學習的機會。

▲學生們創作的內容相當多元,不論是用影像或動畫來創作,還是以文創商品或是桌遊的型態呈現,內容都與巴宰族或噶哈巫族的文化,及傳說故事有關/記者 范宏坤 攝

學生們創作的內容相當多元,不論是用影像或動畫來創作,還是以文創商品或是桌遊的型態呈現,內容都與巴宰族或噶哈巫族的文化,及傳說故事有關,也藉由這樣的機會,讓埔里平埔族群的文化與特色,被更多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