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樹德國小所處的南區,舊地名樹仔腳,承襲昔日豐富的木材資源,希望彰顯傳統加工產業的歷史底蘊,因此校方積極推動木作課程,在台中市思用樂學創造永續美學蔓延計畫中,帶著低年級的孩子手作大頭娃娃,不只要透過木作,讓他們感受當地產業特色,培養創造力與技術。

▲樹德國小的中低年級學生,由老師教導,變身小木匠打造專屬娃娃/記者 林佳樺攝
先將木頭砂磨,讓表面變得平整,接著進行鑽洞,樹德國小的中低年級學生,變身小木匠,親手打造一尊,屬於自己的大頭娃娃。
身體的連接點作好後,再用鋁線連接身體跟手腳,大頭娃娃已見雛型,由於學校位處舊地名樹仔腳的所在地,校方希望讓學生,能與在地的木頭加工產業歷史底蘊連結,在台中市思用樂學創造永續美學蔓延計畫中,校方持續推動木作課程,培養創造力與技術,激發學生對手工藝的熱情。

▲木作課程結合steam教育精神,帶領孩子們認識自然材料/記者 林佳樺攝
木作課程結合steam教育精神,帶領孩子們認識自然材料、力學及基礎結構等科學教育,每一尊大頭娃娃,也因為小木匠的巧思,變得可愛又獨特,在樹德的時光有他們相伴,肯定也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