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斗笠」產業興盛 斗六湖山竹藝復興10年載

2025.07.30 記者 王可萱 報導
字級設定:

斗六湖山社區早期種很多竹子,也有過做斗笠的產業,不少人的回憶中,也還有長輩用竹子做工具,讓小孩去抓蝦、抓魚的記憶,不過隨著產業沒落,這些手藝也早就流失,為重新傳承這生活竹藝,社區發展協會大約10年前開始,透過水保局的支持,長期辦理傳統技藝傳承計畫,今年老師是教大家做由農用的「豬籠」變化的菜籃子,讓這竹藝品,再次回到居民的生活中,促成傳承。

▲學員一邊互相幫忙,一邊學習,這是斗六湖山社區傳統技藝傳承計畫中的竹編課,在地居民說,竹藝以前在他們那邊是非常融入生活的工藝,村裡也曾經有做「斗笠」的產業,但上一輩的手藝隨著產業消失,也漸漸流失/ 記者 王可萱 攝

學員一邊互相幫忙,一邊學習,這是斗六湖山社區傳統技藝傳承計畫中的竹編課,在地居民說,竹藝以前在他們那邊是非常融入生活的工藝,村裡也曾經有做「斗笠」的產業,但上一輩的手藝隨著產業消失,也漸漸流失。

為將這舊手藝復興,社區發展協會大約10年前開始,得到當時水保局的支持,長年辦理竹藝傳承,到現在還是每年都請請吳文淼老師來教他們,老師這回是教大家做由農用的「豬籠」變化來的菜籃子,讓這竹藝品不只是精美藝品,而是再次成為在地居民的生活用品。

▲,老師這回是教大家做由農用的「豬籠」變化來的菜籃子,讓這竹藝品不只是精美藝品,而是再次成為在地居民的生活用品 / 記者 王可萱 攝

社區說明,雖然他們那種的竹子沒以前多,但這用竹子做生活用品的智慧,在現代更是符合全球重視永續、環保的精神,可說是非常值得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