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鳳凰颱風來襲,西螺鎮農會啟動24小時收穀服務,縣長張麗善今日一早也特別前往西螺碾米廠視察稻穀採收情形,農會表示,近三天農民繳交稻穀高達2千噸,是往年同期的一倍,部分稻穀濕度高、青粒多,損失由農會吸收,縣長也呼籲農民再忍耐等待一下,才能穩定品質與收入。農民將整車收好的稻穀倒入卸料坑,雖然目前還沒到全面稻作採收期,但因為颱風將至,農民擔憂風雨會造成災損,所以趁著颱風還未侵台前,載著稻穀至西螺鎮農會。

▲西螺鎮農會啟動24小時收穀服務,希望降低農民可能的災損。記者 謝沂辰/攝
自9日晚間開始,西螺鎮農會就宣布24小時不休息收購稻穀,但農會也指出,其實他們並不鼓勵農民搶收,因為搶收的稻穀濕度高、青粒多,烘乾成本較高,一般狀況,100公斤稻穀烘乾後大約剩70公斤,但搶收稻穀烘乾只剩大約60公斤,而這都由農會來吸收,但為了能讓農民安心入眠,西螺鎮農會依舊進行這項作業,全力協助農民。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現在正好進入二期稻作採收期間,她相當感謝西螺鎮農會颱風天也幫助農民,同時,也呼籲農友若稻作真的還不能搶收,就再忍耐一下,等到成熟後再收割,穩定收入也穩定品質。

▲西螺鎮農會廖錦富為雲林縣長張麗善解說稻穀的品質。記者 謝沂辰/攝
西螺鎮農會也說明,在地農民差不多都是國曆7月份種植二期稻作,經過4個月的栽種,約於11月收成,往年西螺鎮農會二期稻作大約都收到1萬至1萬2000公噸,而這三天的量就已經來到2千公噸,比往年多出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