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北區區公所發表114年度社造成果全新開發的在地教案《入城過生活II》,延續去年《入城過生活》的鎮北坊文化教育扎根成果,今年由地方文化工作者鄭采芩主導設計,以咸豐年間的小北門生活史為核心,帶領學生跟著故事主角「阿榮」走進1850年的府城街巷,重新理解庶民的一日入城日常。

▲臺南市北區區公所發表在地教案《入城過生活II》。/記者 陳嘉升攝
發表會特別邀請立人國小高年級學生參加,由鄭采芩與邱明賢擔任講師,帶領孩子實際踏查德慶溪周邊,包括興濟宮、大觀音亭、元和宮等歷史場域,透過地圖比對、碑文觀察、街廓走讀,將故事內容化為真實體驗,使學生們成為歷史中的小小探險家。
臺南市北區立人國小校長王全興表示,希望透過這次的走讀行程,讓學生能理解當時德慶溪的流向、當時的商業活動、廟宇與橋梁的聚落關係,也能在碑文與街景中找出曾振明香舖等歷史商號痕跡。
潘寶淑區長特別感謝市府文化局、在地的市議員、里長、宮廟以及教育單位的長期支持,讓北區的文化教育推廣得以持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