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文化在竹山鎮是相當發達,不僅有各種不同的技術,竹工藝品也是百百種,藉著每年的竹藝燈會,鎮內的工藝家都想透過作品來展現自己的才華,其中,張彩淑老師,則是被下坪里荷花池的美景念念不忘,就以荷花為主題來呈現明年竹藝燈會的作品,除了用竹編來製作一個大花籃,仔細一看上頭的荷花,竟然是用特殊的纏花技術來完成。

▲竹藝家張彩淑(右)用竹編以及纏花技術呈現竹藝燈會作品/記者徐旻鈺 攝
纏花要纏出大朵又漂亮是非常的費工夫,作品當中的花瓣、葉片都是張彩淑老師一絲一絲穩穩地纏上去的,也顯示張彩淑老師在這個花燈是花了許多時間以及心力,她也很感謝竹山鎮公所提供機會讓鎮內的工藝家能夠展現自身才能,也讓更多人看到她的作品。

▲張彩淑老師投入心力,一絲一絲纏出美麗的花朵/記者徐旻鈺 攝
纏花又叫作「春仔花」,是台灣早期一種相當特殊的民間工藝,不論是福佬人或客家人的婚嫁習俗中,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有早生貴子或祝賀新人百合好和、富貴吉祥之意,張彩淑將纏花和竹編,兩個傳統工藝技術結合,不僅走出自己的獨有風格,也為他的作品增加不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