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最後一哩路! 311年斗南猴悶溝圳竣工94公頃農田得霑甘澤

2023.06.17 記者 丁沛盈 報導
字級設定:

 雲林斗南猴悶溝圳因渠道建造年代已久,歷年由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分段辦理改善,在今年6月完成最後一段主幹線改善工程,至此猴悶溝圳全線改善完畢,94公頃灌區得以穩定供水。為此,在今(17日上午舉辦「111年度猴悶溝圳幹線改善工程」竣工典禮。

▲斗南猴悶溝圳竣工/記者丁沛盈攝

猴悶溝圳創設於1712年,水源取自崙子溪,開圳已有 311年,總長2273公尺。原本建構時以茅草、黏土等做材料,至1947年後陸續整建重力堰、砌石墻、延長堤防、改修排砂門,以及改善渠首工等。由於年代久遠,渠道內面破損、滲漏,經過多次改善,仍有358公尺幹線為砌石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與立委劉建國於去年926日共同會勘,考量讓農民安心耕作、不虞水源匱乏,主委陳吉仲遂即指示雲林管理處辦理「猴悶溝圳幹線改善工程」。經費為新台幣1,1965千元,工程自今年21日開工,歷經4個月的施作已順利完工,完成矩型座槽358公尺、兩側重力式擋土牆570公尺。


農田水利署副署長林國華致詞表示,今天是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的好日子,也是猴悶溝圳灌區農友的好日子,猴悶溝圳幹線改善工程,歷經多年的努力終於全線完工。猴悶溝圳總長2273公尺,開圳超過300年,可以追溯到康熙51年(1712年),從日治昭和4年(1929年)起多次整修。1119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以及立委劉建國一起來到這裡會勘,為了讓農友有水可以灌溉、有好收成。農委會陳主委馬上指示,盡快改善最後一段幹線,交雲林管理處辦理「111年度猴悶溝圳幹線改善工程」。從今年21日開建,歷經4個月的施作,358公尺的圳路幹線、左右擋土牆共570公尺,已經全部改為混凝土結構,猴悶溝圳改善工程全線完工了。


立委劉建國於致詞時表示,首先感謝農委會主委經費上的支持、當地農民朋友的配合以及雲林管理處林國華處長以及所有員工的辛苦努力,今天才能在此舉行「猴悶溝圳幹線改善」竣工典禮。農田水利扮演著台灣的文化歷史、教育環境的重要角色,如何把水留住是台灣這個島嶼型國家重要的課題。而自改制為公務機關後,雲林管理處的工作更多了,所有員工也都更加忙碌了,但是各項工作量增加,仍能維持工程優良的品質,其努力值得肯定。未來將有多達140億元的疫後預算要來改善台灣的農田水利建設,將來更將服務擴大到灌區外,相信在大家的持續努力之下,雲林縣將成為農田水利建設的指標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