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雲林斗南田頭地區及斗六大北勢交界的30號井,自民國92年建置到現在已使用20年,而因年久失修造成出水量大量減少,經多次洗井也無法改善,讓附近大約19公頃的農地幾乎沒水可用。而在地方陳情下,立委劉建國向中央爭取約350萬鑿新井經費,並且於今(19)日農委會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於斗六大北勢30號井現地,舉行了開工說明會。

雲林縣水利處組長林重元於簡報時表示,之所以111年底30號井就故障,而時至今日才開工,乃因為南台灣缺水,大量開鑿地下水井,大部分承包廠商工作重心都在南台灣,而且建材、原物料不但價格上漲且取得不易,因而雖然招標工作完成,卻四次流標,無法完成發包,經過多次游說、請託,終於能在今天開工。

立法委員劉建國表示,農民不能沒水,沒水灌溉是國安問題,因為台灣是以農立國。其實自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之後,斗南田頭及斗六大北勢地區,共改善了大小12條灌溉、排水渠道,總經費超過4000萬元。不但渠道改善,在缺水的時期,更能積極調度水源,讓農民能夠放心耕作。而且據農民鄉親的反饋,工程數量增加了,工程品質也大幅提昇,因此也感謝雲林管理處的所有員工、小組長、班長,而源於去年超徵的稅收,除了每人發給6000元外,劉建國委員也向蔡英文總統報告;農田灌溉、排水渠道的妥善對於農民是攸關生計的大事,也因此成立了疫後預算,全國增加了140億農田水利改善的建設經費,相信雲林的農田水利建設會獲得更好的改善。
農田水利署雲林管理處長林國華表示,感謝劉建國委員的爭取,今天才能夠將30號井進行改善重鑿。由於斗六大圳於每年的5月15日開始通水,所以斗六、斗南灌區一期作是不供給地面水的,也因此這些地區高度仰賴地下水費補充灌溉,如仍不足,甚至調度其他水源來補充灌溉,而在劉建國委員的爭取之下,疫後預算更增列了140億元的農田水利改善經費。也因此,農田水利處利用這得之不易的經費,分三年,對灌區內18口地下水井進行改善。
30號井新鑿工程內容:
鑿井深度:168公尺
計畫出水量:800加侖/分鐘
井管深度:168公尺(28支*6公尺)
濾水管深度:42公尺(7支*6公尺)
開工日期:112年6月19日
工程費約:350萬
預訂完工日期:112年11月10日
灌溉受益面積:19公頃
受益農戶:105戶